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常识 > 正文

翻滚吧 男孩,【社论】20天的超长婚假,承载了什么期待?

摘要: ...

11月26日,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《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》的决定。条例明确,依法登记的夫妻享受婚假二十日,登记前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,增加五日。

这也意味着,四川婚育假期优化政策正式落地。除婚假外,女方生育假、男方护理假均大幅延长。

此次,地方条例修改的意义不言而喻,为准新人、新手爸妈送上更充足的假期保障,确保假期待遇真正落实,强化用人单位的义务履行和社保部门的监督责任。

在相关新闻评论区,网友为婚假大礼包点赞,同时期待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,惠及更多新人。当然,如何从“纸面福利”转化为真实的获得感,有赖于后续执行力度与配套细则。

此前,多地婚假多为3天左右。对重视婚礼仪式感的新人而言,无论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结婚,还是与亲友相聚共同分享幸福甜蜜,3天时间都显得过于紧凑。

更何况,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“婚姻半径”越来越宽广,从跨乡镇,到跨县市、跨省,异地嫁娶增多,短婚假已不适应实际需要。双方“为爱奔波”往返两地,假期更显捉襟见肘。一场人生大事,办得匆忙疲惫,成了“抽空结个婚”,也让结婚的幸福感打了折。

从现实来看,延长婚假,不仅可以提升新婚的幸福感和家庭归属感,从心理层面看,“富裕”的假期也能为年轻人的恐婚焦虑减负,夯实婚育友好型社会的现实根基。

其实,四川延长婚假,并非开先河之举。此前,已有多个省份试点婚假“加量”。从各地已公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来看,甘肃、山西两省婚假时间最长,为30天。黑龙江、河南、陕西、宁夏等地均规定,主动参加婚检,可以获得额外的婚假时长。

不过,与婚假加量“延长时间”相比,新人更关注如何“提质”。保证婚假,如何从“够休”到“敢休”“能休”。与真金白银的婚育补贴相比,让新人真正享受到婚假、产假、陪产假的政策福利,亟需除一纸文件以外更多的细则和考量。

从执行层面看,之所以没有设定全国统一婚假天数,正是因为婚假设置,需要综合考量本地区人口结构、婚育结构、地方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。具体来说,婚假延长,根本还需要用人单位托底。确保用人单位切实执行婚假规定,为劳动者提供婚假待遇,必须统筹兼顾、平衡用人成本。

面对长达近一个月的“带薪婚假”,细化企业成本分担规则,提供必要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,才能有效防止劳动者切身利益受损,“有假不敢请”“有假没有薪”;澄清婚假政策模糊地带,明确已休婚假者能否补休、再婚、复婚是否享受同等假期等,显然都是配套细则必须跟进之处。

婚假改革,延长休假时间只是第一步。建设婚育友好型社会,切实提升婚育意愿,更须久久为功,全方位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,覆盖全生命周期,从各环节建立成本共担机制。